扒渣机驾驶员从事着双重劳动,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。行车中连续作业,其生理上(身体)、心理上都发生了某种变化,在客观上出现了驾驶机能低落现象.便产生了驾驶疲劳。驾驶员除了身体能量上的消耗外,长时间的行车,精神上高度集中,坐在一个席位上,活动受到限制,又忙于判断处理车外环境中的刺激信息,心理状态格外紧张,怎么不疲劳呢?疲劳的出现,给安全行车带来了人为障碍.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驾驶员出现疲劳后,分数注意力,甚至打随睡,各种感觉器官呈现抑制状态,无法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,造成操作失误或失去驾驶能力,导致事故的发生。 疲劳有两种。一是行车中驾驶员的大脑意识和精神状态过于劳累而引起的疲劳,叫急性疲劳二是前几天的疲劳没有恢复,而移到今天的驾驶作业中的疲劳,叫慢性疲劳或蓄积疲劳。
疲劳的症状表现为:驾驶员身体有倦怠、沉重、呆板等感觉,下车弯腰感到很困难、周身疼痛、手脚发胀等,这叫身体疲劳症状,共次是精神疲劳症状,表现为思考不全、精神涣散、焦虑、急躁等,往往出现在长时间行车后,再次是神经疲劳症状,表现为视神经疲劳,动作失调、眼睑肌肉颇动、手脚发抖、精神不振等。 疲劳程度分阵候期、加重期和过劳期。一般连续9~12小时的驾驶作业,神经疲劳症状就会出现,控制日行里程是防止驾驶疲劳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首先,驾驶员行车出现疲劳,其心理、生理状况趋向于对操作不利。如:情绪懒散,对交通信息反应迟钝,对处理险情力不从心等,表现为驾驶操作.上的各种失误。疲劳程度越大,操作失误越多。 其次,从失误的机会来说,一般开始行车和将要结束驾驶操作时的失误比较多。因开始对驾驶不太适应,而结束时由于驾驶疲劳的积累,所以,失误较多。从整个驾驶队伍来看,行车中从未出现过困倦现象的很少,困倦现象的发生,多在凌晨,午后和深夜。而驾驶操作失误现象,也多发生在容易困倦的时候。这种现象与驾驶员的年龄、体力、工作环境及思想情绪有直接联系,望朋友们行车中多加注意调理
匿名网友2019/10/17
一定要注意,安全第一。